工布江达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工布江达县生态环境局202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12-30   浏览次数:   【字体:

林芝市生态环境局工布江达县分局2022年

工作总结2023年工作要点

我局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以县委“1135”发展思路为指引,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更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一、工作回顾

(一)党建:我分局党支部贯彻落实县委“12345”党建思路,研究制定党建工作计划、主题党日年度计划、学习计划等,组织干部集中学习各级领导重要讲话、重要会议精神、党内法规,用好“学习强国”APP,增强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召开支部党员大会5次、党支部委员10次、党课3次组织生活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9场次、谈心谈话7次组织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慰问活动2次(共筹资6435元),慰问扎布村、米吉村帮扶对象25户、三岩搬迁1户;创建了“党旗引领,生态先锋”党建品牌,激活创新基层党建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党风廉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召开年度工作部署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廉政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强化对党员干部监督检查。党支部组织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专题会20余次,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专题党课,开展廉政集体谈话,签订《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3份,领导干部家庭廉洁承诺书》7份;抓好局领导班子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以“三重一大”制度为核心,严格执行民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决策、重要人事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由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三)思想宣传:牢牢把握思想主动脉,积极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先导和服务作用,制定了《2022年度理论学习安排及研讨计划》,开展党支部理论学习28次,研讨10次;成立网评中队,完善了《林芝市生态环境局工布江达县分局应对突发舆情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强化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立了卫生环保志愿服务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8次;营造学习二十大的浓厚氛围,开展专题学习2次,理论知识测试1次,撰写心得体会6篇;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活动为契机,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参与人数5000人次以上,整理印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重要论述》200余册,营造了践行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

(四)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区党委、市委、县委关于进一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的系列部署要求,制定《进一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实施方案》,聚焦理论学习、“四查四问”和中心工作,开展理论学习28次,围绕“作风怎么看、工作怎么干”等研讨10次,开展“大调研”2次,形成调研报告2篇,聚焦“八个必须”“六个表率”要求,紧扣“五破五立”,对照“四查四问”和“八个落实”着力解决39个问题情况,开展监督检查44次,健全完善机制2项,提出便民服务举措3个,办结“12369”群众举办问题2起。

(五)维护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当做第一要务,从组织和制度上确保维稳及安全工作顺利推进。严格落实维稳值班制度,遇事慎重稳妥处理,重要事项及时报告;加强干部职工综治及维稳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签订承诺书;加强安全防范,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坚持矛盾排查和调查处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解决处理,未发生过极端事件和安全责任事故;深入践行依法治县工作理念,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过程,推进社会长治久安,实现了生态环境大局稳定。

(六)民族团结:按照县委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相关部署要求,将创建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领导机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大环境信访排查调处力度,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生态文明成为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支撑。

(七)疫情防控:坚守环保铁军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疫情期间,指导完成了全县的重点区域的消毒和预防性消毒;监督医疗废物处置公司规范处理医疗废物15余吨;对全县医疗定点机构、方舱医院、隔离点、污水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开展执法服务8次,出动执法人员16人次,全局8名干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督促立行立改环境问题3个,线上线下帮扶指导1次,解决环境咨询问题2个。

(八)生态环境保护:今年全局干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思想上重视,责任上明确,措施上落实,工作上到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较好的完成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严格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法律法规,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大气、水、土壤治理,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确保全县天、水更,土县城18个农村试点环境空气质量达Ⅰ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扎西哲蚌沟、果园沟、自来水厂、9个农村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尼洋河、巴松措、15个河流断面)符合国家类标准水质要求;县卫生服务中心废水垃圾填埋场环境质量、县城排污口水质均达标

二是创建生态文明高地。围绕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十大行动、53项任务,推进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8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64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创建工作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年复核工作。

三是强化环境监管执法。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目前共审批环境影响登记表84份。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出动执法人员60余人次,深入景区、企业、砂石场、水源地、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卫生院等30余次,根据实地检查情况下发整改通知5份,处理行政处罚案件1起,办结“12369”环保举报热线2起,。

四是提高生态环境能力建设。实施了巴松措错高乡水源地保护工程,总投资470余万元,已投入使用;正在实施7个乡镇水源地保护项目及巴松措流域水生态调查项目,投资3600万元;规范了全县生活垃圾处置,投入1058万元。

五是完成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西藏以来,工布江达县接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转办案件3起,其中2起不属实,1起部分属实,均已办结。10制定印发了《工布江达县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主动认领整改问题17条,制定整改措施34条。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绩的,也清晰认识到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一是农村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许多挑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缺乏,存在环保基础设施跟不上、设施陈旧不配套、清运系统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村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收集系统不健全,处理设施简陋,处理难度较大。二是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县大部分区域属限制开发区。一方面要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发展,招商引资等任务又是硬指标、硬考核,一边是必须坚守的生态“红线”,一边是必须完成的刚性指标,导致县委政府及各级各部门压力大、矛盾突出。三是生态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乏力。县域经济基础单一,主要以养殖业、农牧业、旅游业为主,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缺乏技术支撑,生态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相关技术培训面不够。

三、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要以第二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重点,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全面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工布江达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年》,持续推进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村创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复核工作。

(二)全面强化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一是持续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及时了解县域环境质量状况二是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严把准入关,强化“三线一单”的刚性约束,依法依规做好项目环评管理,从源头把牢绿色发展空间和门槛三是严格环境监管执法,加强执法信息公开,提高环境执法效能,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高压态势,推动形成执法新常态

(三)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河湖治理、乡村污水治理、村级垃圾转运站等民生领域生态建设项目。

(四)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实行包保领导责任制,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构筑“网格化”体系,确保摸排全方位、无死角、无盲区,切实把存在问题梳理好,把薄弱环节整改好,把生态环境保护好,确保问题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法律法规,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大气、水、土壤治理,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确保全县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优良。

(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认真扎实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准确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核心要义,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抓好各项工作。

(七)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严格遵守党章,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二要大力夯实基层基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抓好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三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严格执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